遼河油田以系統思維治理套損井
中國石油網消息(記者隋泠泉 通訊員魏友誼)4月26日,遼河油田經過治理的套損井海南13-13井,日產達14.5噸,同時帶出2至3個新井井位,不僅套損井完成了治理,又“增值”帶動了周邊布新井、報儲量,提高了投入產出比。
在去年治理套損井500口的基礎上,遼河油田強化系統思維治理套損井,實現從單井治理轉向井組治理,由單井恢復過渡到注采系統統一恢復,以“防”促“治”,由點帶面、盤活一片,解鎖了高效開發模式。
在套損井治理過程中,遼河油田轉變工作思路,避免“就套損治套損、就單井治單井”,突出井組注采系統完善,以此提升采收率,提高動用程度。遼河油田套損井治理目光不只集中在采油井上,今年計劃治理注入井60至70口,全力減緩油藏遞減。杜210蒸汽驅先導1井組共有9口油井,其中6口套壞關停10年以上,蒸汽驅井組瀕臨停產。遼河油田實施套損井治理完善蒸汽驅注采井網,實施5口大修注汽井后,井組日產油由5噸上升到44.5噸。
油田依靠打新井挖潛剩余油,落實產能是常規操作。今年,為進一步降低成本,遼河油田應用已停產的套損井側鉆,代替新井功能,落實這些井組的剩余油分布,成本降低了2/3,保證了較高的投入產出比。今年,遼河油田將在30余個主力區塊通過重新完井和側鉆兩種套損井治理方式,完成剩余油高效挖潛。在錦612塊,科研人員通過重構地層格架、斷層精準描述、砂體綜合預測,強化剩余油分布規律研究,通過實施1口重新完井和1口側鉆井,精準找到了錦612塊潛力區。
前期抓好“防”,后期減少“治”。遼河油田細化套損規律研究,為套損防治提供借鑒,助力高效開發。針對套損井治理中反映出來的問題,遼河油田強化材質選型和新技術應用,嚴控工程質量,推進“設計防損、治理修復、管理緩損”全生命周期套管保護,并建立套損井數據庫,連續追蹤3年產油量,確保符合率達90%以上。
此外,為了提高治理效率,遼河油田創新管理模式,簡化管理流程,打包下達套損井治理計劃,生產時率提高10至15天。